当前位置:首页 > 安化黑茶 > 正文

安化黑茶茶庄

朋友们一起来答复一个来自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茶客问题
这个茶客他想明白,安化黑茶茶庄?这个是其他网友的回答

安化黑茶茶庄


关于安化黑茶的记载,最早可追溯公元856年,唐代《膳夫经手录》中记载渠江薄片列入“多为贵者”,“有油,苦梗……唯江陵,襄阳数十里皆食之”。五代毛文锡《茶谱》中云"渠江薄片,一斤八十枚,其色如铁",这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。公元1088年,朝廷在县境设立博易场,运入米盐布帛换取安化茶叶。南宋时期,朝廷加强对茶盐的管制,公元1175年以黎虎将、赖文政为首,组建两支"茶商军",护运安化黑茶。荆湖路安抚使在安化龙塘设寨,派兵把守,控制安化黑茶的水陆运输。由此可见,安化黑茶在宋朝是多么兴盛。《明史·食货志》记载,16世纪中下叶,由于安化黑茶发展迅猛,已有取代汉、川茶在西北市场中的地位之势,于明万历二十三年被朝廷定为官茶。安化荣获2018年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,“安化黑茶”被省政府认定为湖南品牌农产品三大公用品牌之一。如今,安化黑茶已经传遍全球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,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饮品。
安化黑茶茶庄

“千两茶”的历史


明末清初时期,山西晋商与安化茶人,共同开辟了以“湖南安化~中俄边境恰克图”的万里茶路。这条茶路,横贯中国,连接欧亚。随后有晋陕甘等地的茶商,相继来到安化,兴办茶庄、茶行。最鼎盛时期,资江沿岸的茶行多达300余家,呈现出““千两茶”的历史”的繁华景象。它采用上等黑毛茶制作,用专门编织的花格篾篓,包装成长条形的紧压茶,每支重36.25Kg,合旧秤1000两,故称为“千两茶”。茶胎采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,这样能够保持花卷茶的香气与色泽。③1981年,为避免“千两茶”的制作工艺失传,白沙溪茶厂聘请原技工,恢复生产“千两茶”,共制作出了千余支。专程赶到安化,向白沙溪茶厂定制了300余支,1997年“千两茶”又恢复了生产。
千两茶的历史

本文内容来自网友推荐的精品文章,我们会不断更新,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下本站,下一期重点为大家推荐的重点话题是:安化黑茶之乡?安化黑茶的价格表?安化黑茶属于什么茶?附近哪有安化黑茶店?,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介绍本期话题。

鹞子尖下这个古茶亭名为“甘露”


在不远处的鹞子尖,还留存着陶澍和父亲的诗碑,其中陶必铨为茶亭写了一篇《鹞子尖茶饮》,也刻在石碑上,这篇序文亦可成为安化黑茶渊源与品质的注解。在甘露亭旁竖立的5块石碑上,那些为修茶亭、修路捐款的名单越来越长,其中一块复修碑上还记载了晋商商会组织王姓关公会捐款。看来,鹞子尖下这个古茶亭名为“甘露”确实名副其实。回归的甘露亭各种物件都是古迹,亭廊上装茶水的木甑,光绪年间陶姓村民捐赠的水缸、地窖等,虽然现在都已闲置不用,但在旧时,这些物件一定给古道上的赶路人带过不少方便。
黑茶不止有味道还有故事……

刘尚红:茶是他一生最爱的事业!


头几年,刘尚红根本不考虑利润,只想把品牌做好,树立形象,经常收支不平衡,导致亏损,最终,刘尚红靠着业内极好的口碑争取到了一笔大的茶叶订单,这才将自己从濒临破产的边缘拉回。此时,刘尚红开始做市场分析,他认为当时的市场茶叶供应充足,提升茶叶品质是关键,因此,他决定从源头抓起:加强茶园基地建设,保障优质原材料供给;培育茶树新良种,彰显产品个性。一番深思熟虑后,刘尚红与部分茶农和一些加工厂签订了合作协议,双方建立了稳固长久的合作关系。刘尚红感叹,茶是他一生最爱的事业。
鹞子尖下这个古茶亭名为甘露

茶友们如果是对安化黑茶茶庄有其他的见解,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,互相交流。
原创不易,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可以关注我,点赞和转发给朋友

发表评论

取消
扫码支持 支付码